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[1]
banner"
>
[1]原由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。
前言
一些教育问题常常困扰着我:为什么素质教育在我国如此难以推行?为什么学历主义在中国人头脑中经久不衰?为什么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不起来?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提倡教师和家长都要转变教育观念,但转变什么观念?旧的观念产生的根源是什么?新的观念又如何才能产生?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引进了外国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思潮,哪些理论切合我国的国情?又如何使它本土化?思来想去,我觉得这些问题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。
十多年前我就萌发了研究教育和文化的关系的念头。
我觉得,教育犹如一条大河,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河中的活水,研究教育不研究文化,就只知道这条河的表面形态,摸不着它的本质特征,只有彻底把握住它的源头和流淌了5000年的活水,才能彻底地认识中国教育的精髓和本质。
但是真的做起来,就觉得力不胜任。
原因是我的文化底子太薄弱。
为了弥补不足,我曾努力读书,收集资料,但由于年龄已长,记忆力衰退,看了后面,忘了前面。
特别是因为杂事缠身,精力分散,不能集中起来写作,所以拖了十年之久,才动起笔来。
2003年,我利用“非典”
(“非典型肺炎”
的简称)的非常时期,关在家里长达两个半月,总算完成了一个初稿。
本稿只能说是一部读书笔记,尤其是有关文化的部分,主要是借用了别人研究的成果,并无多少自己的见地。
关于教育方面,也只做了一些梳理,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,并未能解决上述问题。
现在拿出来出版,一方面是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差,另一方面是向同行们求教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