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轩阁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释读与评点 胶莱河防溃后的筹策应对(第1页)

[释读与评点]胶莱河防溃后的筹策应对

banner"

>

李鸿章在给哥哥写这封短信的时候,胶莱河防已被冲溃。

究其原因,当然是多方面的,而军事部署不能按构想落实,似不失其一,譬如说,所“咨调”

的刘、谭两军,这时尚不知启行与否。

防务上,也是多处需要军队,应接不暇。

像时任河南巡抚的李鹤年(字子和),奏请加防省境内与鄂、陕结合处的要隘荆紫关(素有“一脚踏三省”

“鸡鸣三省荆紫关”

之说),李鸿章信中即与兄商酌派军事宜,而湖北也得留军以备应急。

自更得防备前线任化邦、赖文光所率捻军再过运河的可能。

日前捻军回旋至即墨,当是山东巡抚丁宝桢飞函告急,李鸿章遂派出由刘士奇、董凤高所领的营伍等(所谓“奇、凤各营”

)拦截。

在这里顺便说明,自同治五年(1866年)秋,捻军在河南许州分军为东西两部,由张宗禹、张禹爵所率一支进军西北,为“西捻军”

;而以任化邦、赖文光为首的这支为“东捻军”

在西捻军鉴于东捻军的危急复东回救援之前,李鸿章之军主要是与东捻军作战。

至于李鸿章此信中,“旋奉寄谕,抄示刘荫翁奏稿,似系振轩主谋,荫公不能如此明了也”

之句,“刘荫翁”

“荫公”

是指时任直隶总督的湘系大员刘长佑(字荫渠),“振轩”

为淮系人员张树声(字振轩),他当时为直隶按察使。

所说朝廷抄示的刘长佑之奏,未清具体何件,但推断其内容应与平捻军事有关,要不抄示给在前线的李鸿章干啥?而从李鸿章的推想和评说中,似透露出贬刘而褒张的意味,有否派系成见因素呢?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