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【案例分析】修辞格和知觉
banner"
>
随着媒体选择的越来越多样化,商家希望找到最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广告策略,而具体策略之一就是修辞格的使用。
修辞格是指在图片或者文本中使用出人意料的巧妙偏差。
例如押韵的手法,就像Bounty“quicker,picker,upper”
的广告语。
此外还有比喻,比如KIWI的“未擦亮的球鞋就像没扣上的衣服”
或者Srixon高尔夫球的“洞中之火”
。
修辞格出人意料的特征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广告的含义。
一项关于8000多幅印刷广告的调查发现,各个标题里的修辞格增加了15%~42%的阅读率。
显然修辞格对吸引和保持消费者的注意有着巨大的效果。
修辞格也会影响消费者解释广告的方式。
未擦亮的球鞋并不真的是没有扣上的衣服,然而未扣上的衣服相联系的含义——尴尬、丢脸、有损形象等,正是KIWI公司希望消费者产生的联想。
而这种含义如果直白地表述出来,就不会有很好的说服效果。
此外,修辞格中运用扭曲或巧妙的偏差会使受众对广告产生更大的好感。
营销人员在跨文化运用修辞格时应当倍加小心,因为修辞格的理解往往植根于特定的文化,而不一定是适应于其他所有的文化。
因此“未扣上的衣服”
这样的比喻可能在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中适用,却不见得为亚裔美国人所接受。
同时营销人员也必须注意不能滥用修辞格,过度使用会激发消费者对广告人员动机的怀疑,从而产生抵触情绪。
(资料来源:修辞格的运用[EBOL].豆丁网.http:.dop-435413092.html.)
思考题:
1.从知觉过程的角度分析修辞格如何发挥作用。
2.营销人员如何根据知觉的特征恰当运用修辞格?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