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论春屋的书法
banner"
>
春屋是大德寺的名僧,于庆长十六年[17]圆寂。
高僧的墨迹多美字。
儒者之字,美字少矣。
这是受到佛教与儒教影响造成的现象。
同样是高僧,回溯到镰仓时代之前,美字又更多了。
春屋宗园生于庆长年间,这是高僧逐流埋没的时期。
能写出春屋这种天真烂漫又颇具见识之字,后来也只有江月欠伸子[18]、深草的元政[19]以及更久之后的良宽。
春屋宗园墨迹
僧侣的字,乃是基于宗教领悟所得的产物,仍然带着几分僧侣的习气与形态。
这种习气及形态,可说是未能顿悟造成的结果。
其中,我们必须注意的是,前面提及的名僧们已经顿悟,留下没有习气之美字。
这话一点也不错。
对我来说,这些美字在诸多高僧的墨迹之中,是名气特别响亮的存在。
然而,在当今的书法界,这些字是否还能引起热烈讨论呢?很遗憾,世人所谓的近代书法家,对这些字的了解几乎都不够充分。
我不该这么说,也许他们觉得自己很了解吧。
如:“拙劣的字。”
如:“这种字有什么好崇拜的?”
如:“世人的眼光是不是有问题?”
如:“世人都被笔者响亮的名气迷惑了,误以为这拙劣的字写得很好。”
这些书法家,大概抱着上述那些见解吧。
书法家的书法观就是把字妆点得好看,写出好字,任务就已经结束了。
然而僧侣却不一定如此,举凡有见识之人,不会只埋首于技术层面上。
也就是说,他们已经超越写得好与坏的手腕之外了。
一切都在于自己的气度。
讽刺的是,有识之士并不在乎写得好不好,他们总能留下美字。
相反地,在乎写得不好,一心追求技术精进的书法家们,反而不曾留下任何价值。
他们只留下工匠一般的价值。
也就是说,他们顿悟书法观的心眼未开。
若能达到这个境界,就与俗僧不同了,僧侣能借助宗教之力,顿悟艺术。
正因如此,高僧的书法才尊贵、隽永。
姑且不论镰仓以前,就这层意义看来,庆长时代之后的书法,我最喜欢春屋,江月也令我十分感动。
深草的元政也值得敬佩。
良宽和尚本来就是我敬仰之人。
以上就是我对书法的看法。
昭和九年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一本踏入官场路的镜子和教科书。一个小科长,偶然的机会给他抓住了,适逢其会,参与并卷进领导之间的争斗里。他也因此在仕途中,连连高升。一个仕途上极为顺利的女人,升官到市长后,又会有怎么样的变化?婚姻的不如意,事业的阻力,多方压力下,就为那一步走错,还能不能够回头?小科长升官后,既为马前卒,又在情感上与市长纠葛不舍,他们会有怎么样的抉择...
...
...
...
...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