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轩阁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八日(第1页)

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八日

banner"

>

上星期我替敏、恩德讲《长恨歌》与《琵琶行》,觉得大有妙处。

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。

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,必定改用仄声韵。

《琵琶行》中“大弦嘈嘈”

“小弦切切”

一段,好比staccato[断奏]像琵琶的声音急切;而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

的几句,等于一个长的pause[暂停]。

“银瓶……水浆迸”

两句,又是突然的attack[进攻],声势雄壮。

至于《长恨歌》,那气息的超脱,写情的不落凡俗,处处不脱帝皇的nobleness[高贵],更是千古奇笔。

看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:一是分出段落看叙事的起伏转折;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,忽而沉潜,忽而飘逸;三是体会全诗音节与韵的变化。

再从总的方面看,把悲剧送到仙界上去,更显得那段罗曼史的奇丽清新,而仍富于人间味(如太真对道士说的一番话)。

还有白居易写动作的手腕也是了不起:“侍儿扶起娇无力”

“君王掩面救不得”

“九华帐里梦魂惊”

几段,都是何等生动!

“九重城阙烟尘生,千乘万骑西南行”

,写帝王逃难自有帝王的气概。

“翠华摇摇行复止”

,又是多鲜明的图画!

最后还有一点妙处:全诗写得如此婉转细腻,却仍不失其雍容华贵,没有半点纤巧之病!

(细腻与纤巧大不同。

)明明是悲剧,而写得不过分地哭哭啼啼,多么中庸有度,这是罗曼蒂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。

时间已经很晚,为让你早收到,明天先寄此信。

我们都引颈而望,只等着你详尽的报告!

尤其关于学琴的问题,写得越多越好。

再见了,孩子,一切珍重!

爸爸 七月二十八日午夜

有可靠的直接的地址后,赶速告知!

前信和你说的乐谱之事,望及早考虑,做一个通盘计划,配合公家给你的月费。

倘要从国内寄,也须要趁早。

此事盼来信提到!

带出去的燕尾服,需要硬衬衫,白横领带,是否在京一并办好了的?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